第一百零五章 陕西问题的根结-《水浒新秩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徐泽见吴用果然跳出陕西,看到了更远,大笑道:

    “哈哈哈,学究果然没有让我失望!”

    皇帝和吴尚书的话中肯定有相关逻辑,但二人打哑迷,却让反应慢半拍的王四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
    其人又不好开口询问具体细节,只能在一旁尴尬陪笑。

    幸好,皇帝很快就让吴用为其解惑了。

    “学究,为王尚书解释一下你的推断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吴用不敢在王四面前卖弄拿大,转向后者,耐心解释道:

    “陕西诸路的问题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,诸多问题皆因夏国而起,也必将因夏国而终。

    只要我朝能够解决赵宋朝廷无力解决的夏国问题,陕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。”

    王四到底当了多年的大同高层,很快就理顺了这其中的逻辑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四受教了。”

    陕地问题当然不是吴用说的这么简单,可大方向没错。

    大同帝国对陕西诸路的消化和其他各路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,都是以利用军事手段铲除对抗者,再用行政手段打压腐朽的食利阶层。

    陕西诸路的食利阶层当然不是只有尚未完全成型的“西军利益共同体”。

    虽然常年面对外敌压力,敌我矛盾大过内部矛盾,但同在不立田制、不限兼并的赵宋王朝治下,陕地自然也会存在很严重的土地冒占和兼并问题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甚至严重到宋神宗年间开辟河湟后通过“授田免税”大量募集延边弓手御敌的政策都无法继续下去。

    宋廷不得不拿出大量真金白银来维持已经腐化堕落了的陕地常备军,如此又导致西军的战力不断下降,在对夏、对同作战中越发疲软。

    解决掉夏国,让陕西诸路由常年征战的两国边境变为安居乐业的内陆地区,就能铲除西军问题存在的土壤。

    但陕西土地兼并严重,农业基础倒退的问题并不会因此自动消失,还是需要大同民政系统花费极大精力来整改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问题对愈发成熟的大同行政系统来说根本算不上多难,也用不着吴用这个战部尚书操心。

    徐泽见王四已经大致知道了陕地问题的根源,便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深谈,转而询问王四。

    “李仁爱最近怎样?”

    李仁爱虽然在正乾五年初为质大同前就已经与其父王李乾顺闹掰,但身为夏国世子,其人自然不可能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大同书。

    李乾顺不顾正乾皇帝《讨宋檄文》的明文警告,执意出兵争夺赵宋土地的消息传入李仁爱耳中,其人就坐不住了,曾数次求见外部官员。

    王尚书一直在跟踪此事,当即回答道:

    “陛下,李仁爱最近似是大彻大悟了,昨日又到悯忠寺礼佛,还自请落发,主持和尚知道他的身份敏感,没敢答应。

    李仁爱不死心,今日还想求见臣,臣没有陛下的明确指示,以公务繁忙为由通知他后天再来。”

    “李乾顺生了一个好儿子啊!”

    徐泽以调节李乾顺父子失和问题为由,扣下李仁爱一直不放,自然有借后者的身份减少灭夏阻力的想法。

    而李仁爱显然也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命运,眼见逃无可逃,只能寄希望落发为僧逃避亲手灭亡自己国家的命运。

    见皇帝似有放过李仁爱的想法,但王四不敢瞎猜,询问道:

    “陛下,臣该如何答复李仁爱?”

    “算了,成全他吧。”

    徐泽摆了摆手,不甚在意地道:

    “本就是一步闲子,左右不过是晚一两年消化夏国,大同堂堂正正取天下,用不着逼孝子做逆臣。”

    “臣明白了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